建工修复4月20日发布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47亿元;整体毛利率提升至23.61%,为三年来最高水平;资产负债率降至55.46%,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22.67%,表现出稳健发展态势。
报告期内,公司深耕区域、深耕产业、深耕专业,在传统污染土壤修复业务持续稳固的基础上,着力增强专业化服务平台的品牌效应,新业务类型项目比重逐步加大。在云南连续中标多个亿元级矿山修复项目,打通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与老矿区生态恢复治理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固废利用+矿山修复”业务成为亮眼的增长点。以京津冀地区为起点,快速进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延伸土壤污染防治业务组成,进一步辐射水生态治理类项目、垃圾填埋场治理类项目等,提升公司系统解决能力。此外,围绕油泥处置、农业盐碱地生态修复、固废、危废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扩充生态产品供给,丰富专业服务组合,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科研投入,研发费用同比增加7.35%,积极开辟科技新赛道支撑新应用、新场景。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使应用场景广泛的直接热脱附工艺节能降耗20%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创新研发具备分段加热及强制机械清焦的间接热脱附技术与装备,能效水平提升10%以上;研制出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工程化应用的生物修复一体化智能装备,与传统生物堆修复技术相比,修复周期缩短60%-80%;研发原位热强化耦合化学氧化/还原修复技术,依托示范工程试验每吨污染土壤处理能耗、碳足迹降低80%以上、修复成本降低50%以上,为未来绿色低碳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进行了前瞻储备。
报告期内,公司“污染砂性土壤快速分选淋洗一体化装备”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复杂污染场地高压旋喷注射—原位化学氧化成套修复技术”成功入选科技部《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地下水污染精准识别与系统防治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建工修复近年来依托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打造开放型产学研用平台,基于课题研究及修复工艺实战经验积累,累计获得境内外365项专利授权,位居行业前列,2023年公司成功通过“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复核认定。(叶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