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 > 正文

智慧城市云架构设计方案[智慧城市架构图 逻辑]

作者:admin日期:2024-04-25 15:54:29浏览:82分类:资讯

  文|杜明芳 博士

全球视野,高端思维。

“新型智慧城市产业研究院”致力于为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工业4.0提供最前沿政策资讯、科技知识,洞察趋势和思想,打造政产学研用金共融平台。

  

  

  导读

  2016年,中国“十三五”规划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新要求和新目标。从智慧城市到新型智慧城市,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如何演进?与智慧城市相比,新型智慧城市“新”在何处?未来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途径如何?本文将对新时期新型智慧城市的理念、政策、途径进行全面梳理和探究。

随着近几年智慧城市的国家政策推动及建设实践,智慧城市理念不断走向成熟。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ICT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智慧城市建设所造成的“信息孤岛”、“安全隐患”、“重技术轻服务”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因此,从智慧城市向新型智慧城市的演进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智慧城市从1.0向2.0演进和迭代的过程。

  1 新型智慧城市内涵和核心建设要素

新型智慧城市的理念最早由中国电科在2015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在中国电科看来,新型智慧城市本质上是以信息为主导、网络为支撑、数据为要义、服务为根本的网络信息体系。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新型智慧城市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深度融合的结果。新型智慧城市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打破信息“烟囱”,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二是实现跨行业大数据的真正融合和共享,三是构建城市信息安全体系,保障城市安全。

中国电科董事长熊群力曾表示,“传统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大多侧重技术层面,即基础网络、感知设备、云计算设施、共性平台及基础信息资源等。而新型智慧城市则指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和迭代演进,从而实现治理更现代、运行更智慧、发展更安全、人民更幸福。本质是提升政府、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可以概括为“六个一”系统工程。

一是构建一个开放的体系架构。新型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巨系统,需要遵循体系建设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构建开放的体系架构,通过“强化共用、整合通用、开放应用”的思想,指导各类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二是构建共性基础“一张网”。为了实现城市的精确感知、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惠民服务的无处不在,要构建一张天地一体化的城市信息服务栅格网,夯实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

三是建立一个通用功能平台。为有效管理城市基础信息资源,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要构建一个通用功能平台,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调度管理和服务化封装,进而支撑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智慧化。

四是建立一个数据体系。海量数据是新型智慧城市的特有产物,要建立一个开放共享的数据体系,通过对数据的规范整编和融合共用,实现并形成数据的“总和”,进而有效提高决策支持数据的生产与运用,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的科学性和智能化水平。

五是建立一个高效的运行指挥中心。为更好对城市的市政设施、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宏观经济、民生民意等状况有效掌握和管理,需要构建新型智慧城市统一的运行中心,实现城市资源的汇聚共享和跨部门的协调联动,为城市高效精准管理和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支撑。

六是建立一套统一的标准体系。标准化是新型智慧城市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需要通过政府主导,结合各城市特色,分类规划建设内容及核心要素,建立健全涵盖“建设、改革、评价”三方面内容的标准体系。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单志广认为,新型智慧城市是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新型政策机制和创新发展模式的智慧城市;是在现代信息社会条件下,针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为核心,为提升城市发展方式的智慧化而开展的改革创新系统工程;新型智慧城市基于信息化,又高于信息化,智慧城市不完全等同于城市信息化,而是城市发展方式的智慧化。新型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建设实效,本质是改革创新。

  2 新型智慧城市国家政策

我国首次提到智慧城市是2012年1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该通知从推进物联网应用的角度,明确了智慧城市的应用领域。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智慧城市发展,首次把智慧城市建设引入国家战略规划,并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2014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提出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型智慧城市理念正是顺应这种新的发展趋势而提出的,是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和落脚。

自新型智慧城市理念提出以来,国家从政策层面予以大力支持和积极引导。

2016年3月,“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以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利化、社会治理精细化为重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新型智慧城市”,即:“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通信息壁垒,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

2016年4月,国家发改委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推出100个新型智慧城市试点。”

智慧城市云架构设计方案[智慧城市架构图 逻辑]

2016年11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根据相关评价指标,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

  3 新型智慧城市实践探索

据统计,截至2016年6月,全国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超过76%的地级城市,超过500座城市,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智慧城市建设的“试验场”。

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践来说,包括中国电科、华为、中兴等在内的诸多厂商已经先行一步,投入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践中。中国电科提出“六个一”的思路,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同时与国内外19家企业和3所高校共同发起成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企业联盟。华为打造了以“一云二网三平台”为整体架构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同时于2016年7月与中国电科、软通动力、太极股份等企业共同成立智慧城市生态圈,并发布智慧城市生态圈行动计划,共同助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兴通讯在业内最早提出智慧城市1.0和智慧城市2.0理念,与银川市共同打造了中国智慧城市标杆“智慧银川”,同时,在城市大数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之际,中兴通讯进一步提出智慧城市3.0理念,智慧城市3.0以大数据的运营为核心,关键在于以大数据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目前中兴通讯已经在沈阳等地开展智慧城市3.0的落地和实践,成功打造了“智慧沈阳”等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

  4 发展建议

笔者认为,“十三五”期间,我国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宜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打破各类信息和数据孤岛,构建更加畅通完整的城市空天地一张网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应打通传统智慧城市的各类信息和数据孤岛,实现城市各类数据的广泛采集、处理、共享及利用,建立统一完善的城市级大数据运营管理平台,有效发挥大数据在“强政、惠民、兴业”方面的作用。

(2)消除城市信息安全隐患,建立城市信息安全保障完整体系

随着城市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信息安全问题亦越来越受到关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应更加重视城市信息安全隐患的消除,加快城市信息安全保障措施体系的构建,保障城市各类信息和大数据的安全。

(3)突出以人为本,深入推进信息惠民便民民生服务工程

新型智慧城市应回归到“人”这一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高民众幸福指数为目标,通过推进信息惠民、便民工程,使“以人为本”成为新型智慧城市的最重要特征。

(4)着力发展实体经济,促进产城深度融合

贯彻执行《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两化融合为途径,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建设以新兴战略产业为支撑的新型智慧城市。

(5)以特色小镇打造为基础,构筑个性化城市统一协调空间

特色小镇强调的是特色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等结合,是一种产业与城镇有机互动的发展模式。以此为基础,新型智慧城市的打造亦应讲求其产业、居住、服务等空间功能布局的紧凑、协调、和谐,在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社区功能等方面一城一策,形成个性化的特色城市面孔。

(6)加强建筑信息模型(BIM)在智慧城市中的融合应用,打造工程全生命周期智慧城市

应加强建筑信息模型(BIM)在智慧城市中的研究、应用及推广,从工程全生命周期角度改进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和运维管理,开辟智慧城市的建设管理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

  

  完

  【作者简介】杜明芳,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中国BIM标委会理事、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大数据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专家委员、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专家委员。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是作者研究工作的总结。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邮箱:13693587860@163.com),并标明来自“智慧城市研究社”微信公众号。本文版权归“智慧城市研究社”微信公众号所有。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目前已有10000+人已关注「新型智慧城市产业研究院」公众号

  

  

  

  

  

温馨提示

我们为你提供以下服务:

1. 企业产品、方案本微信平台线上展示、推荐

2. 微信公众平台文后长期嵌入广告

3.“赛博新型智慧城市专家讲堂”走进百城百镇

4. 政府大型智慧城市工程项目咨询、规划

5. 智能制造、两化融合咨询、评价、试点推进

6. 工信部BIM、智慧社区、智能家居、人工智能、机器人等职业资格培训、认证

7. 科技部科技成果评价转化

8. 信息安全、软件、嵌入式系统测评认证(CNAS实验室)

9. 高水平课题合作申请、研究

10. 高端论坛、研讨会打造

11. 人才对接招聘、人才联合培养

欢迎冠名支持“赛博新型智慧城市”公益事业

意向合作,文章转载, 均可联系秘书处微信:d1314310。

  新型智慧城市产业研究院

  「新型智慧城市产业研究院(New Smart City Rearch Center)」

  「科技部中国新型智慧城市产业联盟服务平台」

  是国家级智慧城市研究团队分享关于智慧城市战略、标准、技术、文化的微信公众号,是国家科技部中国新型智慧城市产业联盟的工作平台。立足北京,服务全国,为您提供第一手新型智慧城市资讯。

  重点内容板块包括: 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建筑、建筑信息模型(BIM)、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特色小(城)镇。

  无分享,不智慧!让我们携手共筑国家新型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